best365娱乐登录 - 首页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对话IDC:预测2023年中国ICT市场走向

【发布时间:2023-10-23】

36氪获悉,IDC已于近期举办2023年中国ICT市场预测论坛。

在论坛中,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IDC中国副总裁钟振山、IDC中国副总裁王吉平,分别就2023年全球ICT市场展望、数字化业务时代的企业转型策略、2023年中国企业级IT市场十大预测,以及2023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十大洞察等主题进行了分享。

首先,霍锦洁着眼全球特点,认为在当前挑战下,企业应建立三大规划周期:短期,聚焦那些能够证明更快地实现持续业务价值的技术;中期,规模化数字化业务,通过自动化的手段永久降低运营成本;长期,关注安全的科技供应链和数字主权,并注重发展伙伴关系。

武连峰着重强调数字业务新时代的转型策略。他认为,在接下来的数字化时代,企业既要从宏观上了解全球政经局势和中国政府的政策方向,又要从中观上洞悉数字业务的内涵与外延、企业开发与运营数字业务面临的挑战与需求,还要从微观上开发当前急需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并迎接技术风口。

钟振山则聚焦于企业级IT市场,关注云计算、无线及物联网、合规及安全、分析及智能以及工业数字化等话题。

他提出以下几点观察:中国公有云服务细分市场格局正在不断变化,未来几年,SaaS占比趋于稳定,PaaS占比不断上升,IaaS占比则逐渐下降;在无线和物联网方面,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网络安全上,中国网络安全市场的增速领先趋势不会改变;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驱动力将来自政府、金融、互联网、医疗、汽车、运营商、制造、能源等,AI数字人、数字孪生、元宇宙将成为人工智能未来的应用热点;在工业数字化方面,工业元宇宙将助力工业数字化转型,它的应用场景包括AR远程协作、VR培训、原生数字工厂规划、生产数字孪生、虚拟工厂参观等。

王吉平关注智能终端消费级市场。针对2023年,他认为智能终端市场硬件、软件和服务走向一体化、国内消费终端平台各自为阵的状态将持续;“手机+X”将发展为“人+X”;传感技术将成为交互中的重中之重;长期消费升级将与短期消费K型化并存;消费人群分布逐渐向理性自主型偏移;智能汽车市场将在各方角力中迎来商业模式变革;云终端技术会进一步应用与落地;混合办公将加速渗透。另外,汇率、大流行、供应等因素将加剧市场波动,会进一步增加不确定性。

在会后的交流环节,36氪等媒体也与以上嘉宾就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公有云市场变化以及ESG等话题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以下是对话部分(经36氪编辑):

媒体:今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速明显下降、PaaS占比提升,原因是什么?

钟振山:今年整个中国公有云市场确实增速有明显下降。我们今年统计出来的数据大概是28%左右,这里有几个不同的原因:第一,过去几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一直处于非常高的增速度,两年前大概达到70%左右。

这也体现出当时中国公有云市场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基数也相对比较小。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公有云市场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规模,也不可能永远以70%的增速增长。

第二个原因,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在it预算上面会有一些缩减。同时,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视频会议等远程办公需求带来的增长也处于饱和状态。

所以综合看,上面这几点导致了今年上半年公有云市场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增速下浮。那么从整个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格局来讲,公有云还是以IaaS为主。我们预期到2026年的时候,中国公有云市场里IaaS的占比还会是超过大概56%。

从增速来讲,我们预测 PaaS会相对高一些。这里其实也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企业在过去几年一直在基础设施上面投入比较多,但是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即使有再多的算力,如果没有相关的这种应用去解决业务方面的问题,其实这些算力是不会产生相对的价值的。

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型企业也好,还是中小型企业也好,大家都逐渐想要把一些初期的基础设施的投入,真正变成企业的效益。这也就导致云服务商逐渐从规模化扩张的战略转向保利润、重生态的战略。它们也就会逐渐把业务核心,从Iaas的层面逐步转向PaaS和SaaS。那么pass其实对公有云厂商来讲,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就是绝大部分的产品都通过自研的形式实现。

所以从公有云的角度来讲,那我们认为未来的几年PaaS会有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增长速度。SaaS其实主要依赖于相关的合作伙伴和生态伙伴,去交付最终的软件和应用层面的产品。所以对于公有云市场来讲,我们认为PaaS可能是未来几年增速最快的一个子市场。

至于说未来整体公有云市场,我们认为中国公有云市场未来还是会有一个相对比较高速的增长。随着疫情不断缓和之后,我们认为公有云方面整体的需求量会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预计在未来几年大概会是在30~40%之间的增速。

媒体:当前公有云厂商遇到挑战主要体现在?应该怎样应对这些挑战?

钟振山:现在公有云市场的厂商面临两个最主要的变化。第一,本身的业务重心有了一定变化。前两年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初期,这个市场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的行业,那时电商,直播,视频,游戏等应用给云计算的市场带来非常大的增量。

这也从一个角度解释出一个现象,前几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增速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但是现阶段我们看到这些需求也在趋于饱和。因此很多云厂商已经开始去看一些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比如政府、工业有制造业、能源、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等。这两年我们看到,这些行业里公有云的采用量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增长。同时我们也看到政策方向,也希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相匹配、共同增长。

这对身处传统行业的企业提出了一个挑战,就是它需要跟上整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自身在数字化转型上的进程。从逻辑上来讲,这些企业对于云计算技术的需求量也会逐渐增高。

那么云厂商怎样把握这种机遇?其实就回到刚刚的问题,未来几年主要的增速或者说是增速最快的子市场是PaaS市场,也就是说仅提供一个简单的基础设施的方案,是不能够满足企业自身需求的。

无论PaaS也好,SaaS也好,其实具备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它需要有很强的行业属性。也就是说,云厂商也需要不断和这生态伙伴去合作,提供真正适合我们这种传统行业里面企业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工具。

媒体:今年元宇宙也很受关注。IDC怎么看工业元宇宙这一概念?

钟振山:我个人认为,工业元宇宙是现在大家常说的工业互联网的演进版。它的主要目的是让企业建立一个覆盖全业务领域的沉浸式的、虚实联动的现代工业的场景。

这种场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传统工业分工带来的一些脆弱性,以及消除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边界,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企业的最终客户和内部的员工的体验来讲,这能提供一个颠覆式方式,最终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共同持续发展的目标。但其实,我们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元宇宙这个概念本身就相对比较新。在工业里这个概念就更加新了,大概在今年下半年大家才开始说这个概念。

所以对于很多企业来讲,现在谈工业元宇宙大多还在一个单点应用的阶段。大家都在尝试看,工业元宇宙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我们看到最乐观的一个预测,是觉得5年之后才能真正去看到一些实际能产生效果的工业元宇宙场景。

那么我们也预测,2026年左右,20%的中国头部工业企业,将会把工业园宇宙加入到自己的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中,去解决复杂业务仿真、远程协作、数据安全方面的一挑战。

媒体:ESG也是一个热点。IDC认为,企业应该如何顺应ESG趋势? 

武连峰:今年很多行业用户确实非常重视ESG。但对很多企业来说,ESG的重要性还没有被特别清晰地认知。

我的观察是,第一对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来说,通过ESG可以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增强公众信任。有些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已经把ESG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第二个方面,很多企业想通过实施ESG或者双碳来促进转型升级,来创造绿色利润。比如很多车企已经开始卖碳汇,直接产生相关的利润。

第三个方面,今天中国关于整个ESG出台了很多法律。所以从这几个方面看,ESG都很重要。

针对这些,企业也有一些具体的事情可以做。一方面是了解国际上关于ESG的倡议,加入合适的联盟,获取行业内的最佳实践,进而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获得国际客户的认可。

第二个方面,企业要充分理解中国政策。第三个是要把ESG和数字化转型中要实现的核心价值结合。

第四个企业需要采用合适的一些评估标准,来评估自己当前的情况,了解自身的短板在哪里,长板在哪里,只有这样的话才会更好地往前走。第五个层面,企业需要规划ESG或双碳具体有哪些应用场景,画出自己的路线图,每年再做迭代。

第六,企业需要成立相关的组织架构,设置相关的考核体系。和数字化转型类似,ESG如果没有专人负责也会很难做。

第七,企业要采用合适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ESG也好,双碳也好,现在市场上已有很多供应商来提供相关的这种解决方案,如何和它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也是很关键的。

媒体:今年不少企业预算承压。IDC观察到哪类数字化业务的开展受到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武连峰:今年确实有很多CIO说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保证公司活下去。我们看到影响比较大的是一些大项目,比如说大的ERP项目,或是很多需要做一年、两年、三年的长期大项目。因为当企业看不到价值回报的时候,这种投入就会很小心。相应地,今年有很多企业会把大的项目拆解成数十个小项目,看哪个项目和当前企业获客、销售能力直接相关,就先落地这个场景,再慢慢往前推。

我们是8月份对全球和中国都做了一个调研,询问未来12个月内贵公司的数字技术投资优先级是什么?

从结果来看,中国企业的第一选择是改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体验。第二是投资大数据和分析,第三是现代化核心业务应用。这些基本上都是离业务最近的,离客户也更近的数字化投入。

整体来看,在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下,企业明年面临的挑战也会比较大,需要保持谨慎乐观。

媒体:整体来看,IDC认为目前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处于什么阶段?有哪些特点?

武连峰:在做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整体从成熟度上来讲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应用端,中国企业在全球还是蛮靠前的。

主要有五个特点:第一,中国的政策加持会很明显。从十三五到十四五的这种重视,到各个部委相关的数字化规划,政策不断加码,是一个很大的中国特点。

第二,整个技术的应用变化,从单一的应用试点到今天的融合应用。5G、物联网,包括大数据、AI这些技术的融合应用现在其实非常普遍。

第三,确实过去5~10年,行业用户对整个数字化的认知观念变化特别大。大家可能刚开始不懂,再到观望,再到实验、重视,然后到整个疫情之后,开始加速推进,并且利用数字技术开始实现一些创新。

比如今年3月份有一家非常传统的食品零售企业,开始在讲是不是可以根据NFT做一些布局,通过虚拟物品一方面增加品牌影响力,另外也在探索未来可能的变现模式。成功失败先不说,但至少往创新方面来看,大家利用最新技术的趋势还是蛮明显的。

第四是生态的变化。以前可能很少谈生态,今天我们很明显地看到,跨界融合的生态更加普遍。比如说很多银行也开始讲无边界,通过银行金融的手段开始做生态的创新,和上下游的一些中小企业跨界融合。

政策的变化,技术的变化,用户的变化,生态的变化以及价值的变化,这是现在中国数字化的特点。

媒体:量化数字化手段已是刚需。在IDC看来,当前有哪些手段可以量化数字化的价值?

武连峰:很多用户今天确实已经提到,数字化、数字业务或者数字化转型,价值究竟应该如何量化?我相信其实企业管理层想做这件事有两个大目的,第一个目的是我过去投了这么多钱,究竟收益在哪里,未来是否还要投?

第二个大目的其实也是想量化价值,也就是除总价值之外,如何设定一些KPI、设定一些绩效考核体系,分到各个部门,让各个部门更好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所以,我们之前提供的财务、客户、生态和社会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价值框架,框架里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以及具体的数字化解释,企业可以参考这个框架。

另外,我在十几年前已经帮助中国几个大的用户做过ERP评估。大家都知道ERP投资会很大,当时我们用的是ROI的模型,通过内部收益率和折现率的办法评估未来5年折现。我相信这个模型到今天还是会适用。

因为今天当整个数字化投入比较大的时候,企业不大可能很快就计算出当前的价值。有很多it系统评估价值的时候,可能会把它分成3~5年来看。特别是我们以前评估ERP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一定等这个项目上线一年才做评估。大家都知道这种复杂的系统上线之后,前半年其实如果直接量化 ROI的话,是下降的。然后慢慢通过培训,通过大家熟悉,通过流程的磨合,可能半年之后ROI开始逐渐上升,所以我们当时是设了一个时间,至少一年之后开始做评估。把系统上线之后人员的减少,效率的提高,根据人员的工资而量化、折算来看。

从企业定性的角度来讲,管理层决策落地的能力、战略落地的能力、知识创新的能力等。整体有定性和定量两方面。

媒体:当前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情况是?大家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武连峰:今天中小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过程,还有很多难点。我觉得第一个是认知难点还比较大。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认知,长远路线图的认知,可能还存在一定差距。

第二,中小企业其实第一优先级是活下来。特别是疫情之后,活下来变成第一目标。所以如果一些数字化方案不能保证企业活下来,对中小企业来讲就不是那么重要。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往往这方面的预算不是特别充足。

第三个方面,我们也看到市场上专门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其实还不多。

另外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没有太多资产抵押,所以融资方面也会有一定难点。

结合这几个难点,宏观上,政府毫无疑问还在持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比如最近财政部出台的一个准则,试点把数据要素作为价值纳入会计或者是财务报表体系里。初期受惠的可能是一些大企业,因为它们的数据比较多,如果有些中小企业做C端业务,也有大量相关数据,可能会有一些利好。

第二个层面,IT解决方案商要思考如何能在大企业用户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真的开发出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中小企业大盘子总量还是非常大的,当前面竞争已经到白热化的时候,如果开发出更适合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的潜在增长点也有益处。

第三个层面,我觉得从中小企业自己的角度来讲,其实也要不断要增强自己的认知。数字化转型创新点的核心,一定是新技术和业务的结合。中小企业除了活下来,有更强的动力找到创新点,很多颠覆式的创新其实是中小企业来发动的。有能力或者有冒险精神来做这个事情,也会让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可能性更高。

-转自36氪

Baidu
sogou